一、操作系统原理

1. 考点分析

1)考试分值分布

  • 题量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2题,多项选择题1题,合计约4分

  • 出题特点: 多项选择题可能结合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联合出题

2)常考知识点

  • 操作系统概念

    • 定义: 需要明确操作系统是什么,建立基本概念框架

    • 特征: 分析操作系统区别于其他软件的特殊性质

    • 功能: 详细讲解操作系统提供的核心服务功能

    • 研究观点: 从不同角度理解操作系统的本质

    • 发展历程: 了解操作系统演进的各个阶段

  • 操作系统分类

    • 学习方法: 需要横向和纵向对比各类操作系统的特点

    • 对比维度: 包括但不限于响应时间、资源管理方式、适用场景等

  • 操作系统结构

    • 重点结构: 微内核结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 学习意义: 在掌握概念和分类后,理解操作系统的内部组织形式

2. 操作系统的概念

1)计算机系统

  • 计算机系统的概念

    • 定义:一种可以按用户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的系统

    • 核心功能:通过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数据处理自动化

    • 资源构成:包括软件资源(程序和数据)和硬件资源(CPU、存储器等)

  •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软件系统:

    • 应用软件:文字处理(Word)、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科学计算、MIS等

    • 支撑软件:数据库、网络、多媒体等基础设施

    •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器

  • 硬件系统:

    • 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控制器)

    • 存储器:内存(RAM)、外存(磁盘、磁带)

    • I/O设备:输入设备(键盘、鼠标)、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

  • 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部分

  • 核心组件:

    • 运算器: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如计算3+5=8)

    • 控制器:协调各部件工作(相当于”大脑”)

    • 存储器:存储程序和数据(内存临时存储,外存永久存储)

  • 交互设备:

    •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数据输入装置

    •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结果输出装置

  • 协作关系:CPU(运算器+控制器)通过控制命令协调各部件工作

  • 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流程

  • 典型流程(以3+5计算为例):

    • 输入设备接收用户指令(键盘输入3+5)

    • 数据存入存储器

    • 运算器从存储器取数计算

    • 结果返回存储器

    • 输出设备显示结果(显示器输出8)

  • 控制机制:控制器全程监控流程,确保正确执行指令序列

  •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角色

    • 核心职能:

      • 资源管理:协调硬件/软件资源使用(如打印机排队)

      • 流程控制:防止资源冲突(避免多个程序同时使用打印机)

    • 类比说明:类似公司总经理,负责资源调配和工作协调,不直接参与具体业务

2)操作系统的定义

  • 本质:系统软件的模块集合

  • 三大核心功能:

    • 资源管理:有效组织硬件/软件资源

    • 流程控制:合理调度工作任务

    • 用户服务: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

  • 关键术语:

    • 有效:提高CPU利用率(避免空转),优化内存/外设使用效率

    • 合理:公平调度(避免”死锁”和”饥饿”现象)

      • 死锁示例:进程互相等待对方释放资源

      • 饥饿示例:打印任务长期得不到执行

3)操作系统的特征

  • 核心特征:操作系统具有并发性、共享性和随机性三大特征

  • 领导作用:操作系统通过整合计算机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来发挥管理作用

  • 并发性

    • 基本概念:指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多个(≥2)运行中的程序

    • 与并行区别:

      • 并行:多个程序独立执行(如两人从不同门进入房间)

      • 并发:多个程序同时存在于系统(如两人已在房间内)

    • 实现形式:

      • 用户程序间并发执行

      • 用户程序与系统程序并发执行

    • 处理器环境差异:

      • 单处理器:微观上程序交替执行(伪并发)

      • 多处理器:真正物理并发(宏观微观都并发)

  • 共享性

    • 基本概念:系统资源被多个程序共同使用,需在操作系统控制下实现

    • 重要共享资源:

      • 中央处理器(CPU)

      • 内存储器

      • 外存储器

      • 外部设备

    • 共享形式:

      • 互斥共享:

        • 特点:资源可被多用户使用,但某时刻仅限一个用户

        • 代表设备:打印机、磁带机、扫描仪

      • 同时共享:

        • 特点:同一时间可被多程序同时访问

        • 代表设备:硬盘、可重入操作系统代码

  • 随机性

    • 核心定义:操作系统无法预知程序行为及硬件状态变化

    • 未知因素:

      • 硬件状态变化时机

      • 进程状态转换

      • 数据处理请求

    • 管理特点:虽然作为系统”领导”,但无法实时掌握所有子系统的具体运行状态

4)研究操作系统的观点

  • 五种核心观点:

    • 软件观点:操作系统是大型系统软件,具有程序集合特性

    • 资源管理观点:协调用户程序和作业,管理硬件资源分配

    • 进程观点:分析系统并行工作,处理任务分割与关系

    • 虚拟机观点:通过功能分层将裸机扩展为虚拟计算机

    • 服务提供者观点:为用户提供系统调用等广义指令服务

  • 软件观点详解

    • 外在特性:

      • 通过操作命令定义集和界面确定使用方式

      • 界面设计完全决定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方式

    • 内在特性:

      • 具有一般软件的结构特点

      • 包含应用软件不具备的特殊结构

      • 程序集合需满足”有效合理”的关键要求

  • 资源管理观点详解

    • 管理机制:

      • 记录系统资源使用状态(空闲/占用)

      • 响应资源请求并回收闲置资源

      • 通过优先级和调度算法解决资源竞争

    • 管理对象:

      • 中央处理器(CPU)

      • 内存与外存(程序和数据存储)

      • I/O设备及控制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 进程观点详解

    • 分析重点:

      • 系统各部分并行工作情况

      • 管理任务分割与相互关系

    • 进程分类:

      • 用户进程:执行用户程序

      • 系统进程:执行操作系统功能

      • 操作系统需协调两类进程运行

  • 虚拟机观点详解

    • 核心思想:

      • 用户通过OS间接操作硬件(裸机)

      • 功能分层实现:每层完成特定功能

      • 逐层扩充最终形成虚拟计算机系统

    • 关键优势:

      • 屏蔽硬件复杂性

      • 提供统一服务接口

      • 增强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 服务提供者观点详解

    • 服务内容:

      • 提供系统调用(广义指令)

      • 功能强大且易用的用户接口

      • 简化用户操作流程

    • 设计目标:

      • 使用便利性

      • 操作安全性

      • 执行高效性

5)操作系统的功能

  • 五大核心功能:

    • 进程管理(处理器管理)

    • 存储管理

    • 文件管理

    • 设备管理

    • 用户接口

  • 进程管理

    • 四大核心功能:

      • 进程控制:创建/撤销进程,管理状态转换

      • 进程同步:处理进程间同步与互斥关系

      • 进程通信:协作进程间的信息交换机制

      • 进程调度:又称低级调度/处理器调度

    • 调度体系:

      • 进程调度(低级调度)

      • 线程调度

      • 作业调度

  • 存储管理

    • 三大管理任务:

      • 多程序内存空间分配

      • 内存程序数据隔离保护

      • 内存扩充问题解决(虚拟存储技术)

    • 核心功能实现:

      • 内存分配与回收:动态资源管理

      • 存储保护:防止程序越界访问

      • 内存扩充:第五章重点(虚拟存储)

  • 文件管理

    • 主要任务:

      • 支持文件存储、检索、修改操作

      • 解决共享、保密、保护问题

      • 提供用户友好文件使用环境

    • 功能实现:

      • 存储空间管理:外存分配与效率优化

      • 目录管理:实现按名存取

      • 安全性控制:权限管理与存取控制

  • 设备管理

    • 核心职责:

      • 外部设备分配、启动与故障处理

      •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与系统速度

    • 关键技术:

      • 中断技术

      • 缓冲技术

      • 虚拟技术

      • 通道技术

    • 特殊功能:

      • 中断处理机制

      • 错误处理能力

  • 用户接口

    • 设计目标:

      • 提供良好使用环境

      • 优化用户工作流程

    • 三种接口类型:

      • 命令接口:

        • 联机命令接口(交互式)

        • 脱机命令接口(批处理)

      • 程序接口:面向开发人员

      • 图形界面接口:终端窗口常用

  • 应用案例

6)操作系统的發展

  • 主要发展阶段:

    • 手工操作阶段

    • 监控程序阶段

    • 多道批处理系统

    • 分时系统

    • 现代操作系统(Android、Unix等)

二、知识小结

知识点

核心内容

考试重点/易混淆点

难度系数

操作系统定义

系统软件,管理硬件/软件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提供用户接口

有效(提高CPU利用率) vs 合理(公平对待程序)

⭐⭐

操作系统特征

并发性(宏观并行)、共享性(互斥/同时)、随机性(不可预测)

并发 vs 并行区别;打印机属于互斥共享

⭐⭐⭐

研究观点

软件/资源管理/进程/虚拟机/服务提供者五大视角

虚拟机观点:裸机扩展为虚拟计算机

⭐⭐

进程管理

控制进程状态、同步互斥、通信、调度(低级调度)

进程调度=处理器调度=低级调度

⭐⭐⭐⭐

存储管理

内存分配回收、存储保护、虚拟存储技术

虚拟存储技术(第五章重点)

⭐⭐⭐

文件管理

存储空间分配、目录管理、文件安全性控制

按名存取实现原理

⭐⭐

设备管理

中断/缓冲/虚拟/通道技术,提高I/O效率

中断服务程序不属于进程管理

⭐⭐⭐

用户接口

命令接口(CLI)、程序接口(API)、图形界面(GUI)

终端窗口使用命令行接口

安卓系统

移动设备专用,开放性和可移植性特点

考试常见干扰项:实时性/单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