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标准

蓝牙标准

1. 蓝牙技术的基本概念

蓝牙技术适用于小型的移动通信设备。

2. 蓝牙技术的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

  • 工作频段:ISM频段2.402-2.480GHz

  • 双工方式:时分双工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 业务类型:同时支持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 标称数据速率:1Mbit/s

  • 异步信道速率

  • 非对称连接:723.2kbit/s/57.6kbit/s

  • 对称连接:433.9kbit/s(全双工模式)

  • 同步信道速率:64kbit/s

  • 信道间隔:1MHz

  • 功率

  • 0dBm(1mW),覆盖1-10m

  • 20dBm(100mW),覆盖扩展至100m

  • 跳频速率:1600次/s

  • 数据连接方式

  • 面向连接业务:SCO(语音、电路交换、预留时隙)

  • 无连接业务:ACL(分组数据、分组交换、轮询)

HiperLAN技术的标准

HiperLAN是无线局域网通信标准的一个子集,包括HiperLAN/1和HiperLAN/2两类。

HiperLAN/1和HiperLAN/2标准

  • 射频频率:50GHz

  • 上行速率

  • HiperLAN/1:20Mbit/s

  • HiperLAN/2:与3G标准兼容,上行速率可达54Mbit/s

  • 覆盖范围

  • 室内:30m

  • 室外:150m

HiperLAN/2技术的特点

HiperLAN/2的主要技术特点包括:

  • 高速数据传输

  • 面向连接

  • QoS(服务质量)

  • 自动频率分配

  • 安全性

  • 移动性

  • 网络与应用无关

  • 省电

HiperLAN/2采用正交频率数字复用(OFDM)调制技术,物理层最高传输速率可达54Mbit/s。与其他无线局域网技术不同,HiperLAN/2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是面向连接的。

IEEE 802.11标准的基本概念

1. IEEE 802.11标准

  • 定义:IEEE 802.11是第一代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之一,于1997年6月被IEEE委员会认可。

  • 设备类型

  • 无线结点:通常是在一台接入设备上加上一块无线网络接口卡构成。

  • 无线接入点:提供无线和有线网络之间的桥接。

  • 物理层技术

  • 包括两个扩频技术(FHSS和DSSS)和一个红外传播规范。

  • 无线传播频道定义在2.4GHz的ISM波段内,属于非注册使用频段。

  • 传输速率

  • 定义的传输速率是1Mbit/s和2Mbit/s。

  • 协议版本

  • IEEE 802.11a:最大数据传输率54Mbps,实际吞吐量28-31Mbps,最大容量432Mbps。

  • IEEE 802.11b:最大数据传输率11Mbps,实际吞吐量5-7Mbps,最大容量33Mbps。

  • IEEE 802.11g:最大数据传输率54Mbps,实际吞吐量28-31Mbps。

2. IEEE 802.11b的运行模式

  • 点对点模式

  • 无线网卡和无线网卡之间的通信方式。

  • 只要PC插上无线网卡即可与另一具有无线网卡的PC连接,最多可以连接256台PC。

  • 基本模式

  • IEEE 802.11b最常用的方式。

  • 无线网络规模扩充或无线和有线网络并存时的通信方式。

  • 插上无线网卡的PC需要通过接入点与另一台PC连接。

  • 接入点负责频段管理与漫游管理,一个接入点最多可连接1024台PC。

无线接入点的安装

无线局域网设备的用法和区别

无线局域网主要包括以下硬件设备:

  • 无线网卡(也叫MLAN适配器):无线局域网系统中最基本的硬件。只要两台计算机各自拥有无线网卡,就可以实现点对点的通信,从而组成一个最小的无线局域网。

  • 无线接入点(AP):基本功能是集合无线或有线终端。一个无线AP一般可以连接30台左右的无线网络终端或其他无线AP。

  • 天线:连接AP,提高无线信号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无线网桥:主要用于连接几个不同的网段,实现较远距离的无线数据通信。

  • 无线路由器:具有路由功能的AP,具有NAT功能,可以建立一个无线局域网。

  • 无线网关:具有路由功能的AP,用于连接多个网络。

无线接入点的安装与调试

Cisco Aironet 1100简介

Cisco Aironet 1100是无线局域网收发器的一种,主要用于独立无线网络的中心点或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之间的连接点。它兼容IEEE 802.11b和IEEE 802.11g,工作在2.4GHz频段,使用的是IOS操作系统。

配置无线接入点

第一次配置无线接入点,一般采用本地配置方式,无需将无线接入点连接到有线网络中。默认的IP地址是10.0.0.1,并作为小型的DHCP服务器,可为设备分配10.0.0.x范围内的IP地址(最多20个)。

配置步骤

  1. 使用五类双绞线连接PC机和无线接入点,通过接入点的以太网端口进行配置,或将PC机置于无线接入点的电波覆盖范围内,安装无线客户端适配器,关闭所有安全设置,不配置SSID或将SSID配置为“tsunami”。

  2. 给无线接入点加电。

  3. 确认PC机获得了10.0.0.x网段地址。

  4. 打开互联网浏览器(微软IE版本5.x以上,或Netscape Navigator版本4.x以上)。

  5. 在浏览器的地址栏里输入无线接入点的IP地址10.0.0.1,然后按回车键。此时会出现输入密码对话框。

  6. 按Tab键跳过用户名字段,直接到密码字段。

  7. 输入大小写敏感的密码“Cisco”,然后按回车键或单击【确定】按钮。此时会出现接入点汇总状态页面。单击“Express Setup”进入“快速配置”页面。

  8. 根据管理员提供的信息,输入以下配置数据:

  • System Name(系统名称):无线接入点的标识。

  • IP Address:设置或更改接入点的IP地址。

  • Broadcast SSID in Beacon:设定是否允许设备不指定SSID而访问接入点。

  • Yes(默认设置):允许设备不指定SSID访问接入点。

  • No:设备必须指定SSID才能访问接入点。

  • Configuration Server Protocol:配置服务器协议。

  • DHCP:自动分配IP地址。

  • Static IP:手动分配IP地址。

  • IP Subnet Mask:输入网络管理员提供的IP子网掩码。

  • Default Gateway:输入网络管理员提供的默认网关IP地址。

  • Radio Service Set ID (SSID):输入网络管理员提供的SSID(区分大小写),这是客户端设备用来访问接入点的唯一标识。

无线接入点的基本功能

  • 无线接入点:集合无线或有线终端。

  • 无线网卡:实现点对点通信。

  • 无线网桥:连接不同网段,实现较远距离无线通信。

  • 无线路由器:具有无线路由功能的AP,通常还具有NAT功能,可建立小型无线局域网。

无线接入点采用的协议

无线接入点采用新的协议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或DCF(Distributed Control Function)。

连接无线接入点到网络

将无线接入点连接到网络时,需要将一端标有“Ethernet”的RJ-45以太网接口连接到接入点上。

配置信息

  • 系统名:无线接入点的标识。

  • SSID(服务集标识符):区分大小写,客户端设备用来访问接入点的唯一标识。

  • IP地址:如果没有连接到DHCP服务器,则需要为接入点配置一个唯一的IP地址。

  • 子网掩码:当PC机与接入点不在同一子网时,需要配置子网掩码。

  • 默认网关:当PC机与接入点不在同一子网时,需要配置默认网关。

  • SNMP

  • 集合名称:使用SNMP时的SNMP集合名称。

  • 文件属性:SNMP文件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