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的概念

综合布线系统(PDS)是一种结构化、高灵活性的信息传输通道,用于建筑物内或建筑物之间。它旨在连接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及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并使其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包含各种网络单元,并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和技术性能要求进行组合和配置。

  • 组合配置

  • 组合逻辑:描述网络功能的拓扑结构。

  • 配置形式:说明传输线路与交换中心的连接情况,即网络单元的邻接关系。

  • 常用拓扑结构

  • 星型结构:应用最广泛。

  • 环型结构。

  • 总线型结构。

  • 网状结构。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 国际标准

  • ANSI/TIA/EIA-568-A(1995年发布):定义语音与数据通信布线系统。

  • TIA/EIA-568-B.1、B.2、B.3:后续版本。

  • 国家标准

  • GB/T 50311-2000

  • GB/T 50312-2000

  • 国际标准(非布线系统标准)

  • ISO/IEC 11801(1995年发布):归入元器件和测试方法。

子系统设计

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建筑群子系统的通信线路敷设方式包括:

  • 地下管道布线:

  • 优点:保持建筑物原貌,提供良好的机械保护,降低电缆受损风险。

  • 适用场景:建筑群子系统中最理想的方式。

  • 直埋布线:

  • 优点:保持建筑物外貌。

  • 缺点:易被破坏。

  • 适用场景:建筑群子系统中最不理想的方式。

  • 架空布线。

  • 巷道布线。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间,是水平子系统电缆端接和主干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它由楼宇主配线架、楼层分配线架、转换插座及跳线组成,用户可通过管理子系统改变线缆路由。

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即建筑物主馈电缆,包括以下连接线缆:

  • 干线接线间至各远程通信(卫星)接线间。

  • 设备间至网络端口。

  • 主设备间和计算机中心之间。

  • 设备间至建筑群子系统设施间。
    连接方式:

  • 点对点结合。

  • 分支结合。

水平子系统设计

水平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分支部分,工程量最大、范围最广、施工难度最高,一般电缆长度不超过90米。常用5类和6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对于高速率终端需求,可采用光纤到桌面方案。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工作区子系统指从终端设备出线到信息插座的区域,支持电话机、计算机、数据终端、传感器及监视器等设备。

  • 信息插座类型和数量

  • 嵌入式安装插座(暗座):用于双绞线连接。

  • 多介质信息插座:用于铜缆和光纤连接,满足“光纤到桌面”需求。

  • 表面安装插座。

  • 适配器选用

  • 设备连接器与信息插座不同时,可选用专用电缆或适配器。

  • 单一信息插座提供两项服务时,宜采用一线两用器或“Y”形适配器。

  • 不同信号的数模转换或数据速率转换装置时,宜采用适配器。

  • 水平子系统中介质类别与设备所需不同时,宜采用适配器。

CSMA/CD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是一种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主要用于以太网。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 载波监听:设备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

  • 冲突检测:在发送数据过程中,设备会持续检测是否发生冲突。如果检测到冲突,设备会立即停止发送,并等待随机时间后重新尝试。

中继器(Repeater)

  • 功能:物理层设备,按位传递信息,复制、调整和放大信号。

  • 作用:延长传输距离。

网桥(Bridge)

  • 功能:连接两个局域网,工作在MAC子层。

  • 转发依据:MAC地址表。

  • 标准

  • 透明网桥:IEEE 802.1d,采用生成树算法防止环路。

  • 源路由网桥:IEEE 802.5。

交换机

  • 功能:基于MAC地址识别,封装转发数据包。

  • 类型

  • 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建立MAC地址与端口的对应关系。

  • 三层交换机:在二层交换基础上增加三层转发技术,实现高速路由功能,优化网络性能。

集线器

  • 功能:再生整形放大信号,扩大传输距离,集中所有节点。

  • 工作方式

  • 物理层设备,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 广播发送数据,所有节点共享一个冲突域。

  • 监听功能:通过串接集线器可监听链路数据包。